Back

行動科技融入體育教學之研究-以 FABRIC 架構進行樂樂棒揮棒教學為例

黃昭銘*|宜蘭縣立中山國民小學|stanely503@gmail.com
汪光懿|宜蘭縣立中山國民小學
鄭文玄|宜蘭縣立中山國民小學
宋順亨|宜蘭縣立中山國民小學
*本文通訊作者

下載PDF

▌摘要

近年來由於行動載具的普及化,無線網路科技與高速無線通訊科技蓬勃發展,行動科技與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緊密,對於對於教育上的影響更是深遠。透過行動科技協助教師提供多元的教學模式、課程內容,引發學生學習動機,結合行動科技的即時性、便利性與雲端科技優勢,觸發學生概念改變歷程、提供歷程資料協助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與省思,藉由穿戴式載具的應用,培養學生將新的知識與技能學以致用,並探索與應用在所面臨的生活周遭議題。
本次所提出的FABRIC架構(Framework of Authentic Big data Retrieved from Internet of things and Clouds)就是針對這些科技的整合應用提出課程設計,進行補救教學、教學診斷、解決問題策略學習(Problem Base Learning, PBL)、合作學習與同儕學習活動。換言之,FABRIC架構主要是透過物聯網與雲端運算進行真實的數據收集、運算與提取,將行動資訊科技個別功能(Point),整合成線(Threads)讓資料可以互通,最後編織成面(Fabric),提供學習資料的完整性。
本研究主要探討FABRIC融入國小體育課程樂樂棒揮棒課程,透過教學活動設計與行動科技協助,協助學生主動探討每次揮棒表現,發現問題並提出擬定解決問題策略,然後執行策略–資料分析–評估檢討–提出策略,透過這一連串的精緻化過程提升學生揮棒表現。
本次研究主要探討FABRIC融入國小體育課程中六年級學生(n=20)在樂樂棒揮棒練習的學習成效,課程安排共分成五節課,第一節課為概念學習課程,從第二節課開始到第五節課程進行資料收集。研究數據經過Repeated Measures ANOVA分析之後,結果顯示學生在揮棒練習過程中針對揮棒速度、手腕速度、擊球區時間相關因素隨著練習的時間達顯著差異,換言之透過FABRIC架構之課程規劃對於提升學生在樂樂棒揮棒表現上有顯著影響。

關鍵字:行動學習、穿戴式載具、體育課程、樂樂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