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來了

選用教育媒體影音的素材來說明指北針的由來與其運作的原理。

教學對象 學習領域/學科 授課日期 策展學校 授課老師
國小 自然學科 11月20日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劉聰穎老師

  • 以實體教具說明課程內容

    「風」在自然領域中是一個非常抽象的主題,既摸不到也難以用言語闡述,在教學上要清楚的說明這個抽象的觀念是非常有難度的,有鑑於此,聰穎老師在教學的時候特別結合生活中的物品來做說明,利用具體的物品來說明抽象的概念,老師不但把鯉魚旗搬到教室進行課堂教學,更用電風扇模擬自然風,以鯉魚旗吹拂的風向與擺動的幅度來說明抽象的「風向」、「風力」等自然現象的產生。

  • 教育媒體影音讓說明更具體完整

    指北針的構造與原理相當繁複且抽象,若僅是老師使用口頭敘述說明,三年級的學生必定難以理解,為此聰穎老師特別選用了教育媒體影音的素材來說明指北針的由來與其運作的原理。教育媒體影音的素材除了說明完整且正確,更援引各種具體的圖片說明其原理原則,講解清楚讓學生易於學習,無疑是老師教學的最佳教具。而且使用影片輔助教師教學,除了可以藉著影片的特性清楚說明繁複的觀念,更可以大幅提升學生的專注度,學生也會因為影片的聲光效果更專注於課堂中,進而達到提升學習成效的目的。

  • 小組討論讓學生更活潑有趣

    指南針與指北針是學生在學習時最容易混淆的一個重點,學生不僅在判別兩者時會產生迷思概念,在使用時更容易將兩者搞混或是判別錯誤。為此老師在教學時特別將兩種不同的指針混合授與全班同學,並要求學生先個別判別各指針類型後再與同學小組討論指針的類型、用法與緣由,藉由此類方式帶領學生實際應用並分辨出兩者間的不同,真正釐清易造成混淆的原理及概念,讓學生不是只空背科學原理而是真正理解其應用方式。

  • 素養導向是教學趨勢

    近年來,隨著十二年國教的推動,教師教學的內容也逐漸從課程導向轉化為素養導向,從以前想著要給學生「魚吃」,轉化為教學生「如何釣魚」,而聰穎老師的風來了這堂課的課程教學便非常符合這個教學的走向。除了為孩子搭建許多鷹架,讓學生在教學時可以藉由老師的引導習得相關知識內容;更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像是小組討論指南針與指北針的類型等,小組討論不僅讓學生讓印象更深刻,學生更可以透過討論的過程中釐清迷思概念,更了解其中的原理與差異,可謂一舉數得。